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4山西公务员行测常识:马哲唯物史观考点探究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4-04-25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习近平为啥要号召全党学习唯物史观?就大家一起对唯物史观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探究梳理: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是相对于唯心史观而言的一种历史观,那么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这也就是考试中常出现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简要如下: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要由之前的计划生育转变为现在的单独二胎;为什么80年代结婚三大件会变成现在的三金;为什么不同时期的领导人都会适应时代而提出新的理论,都是因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其中正确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而错误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想想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坚持马列毛邓三科的正确指导思想,为什么要大力反腐扫黄,去破除这些封建不良思想,皆因社会意识会对社会存在产生能动的反作用。

  例如:中共江苏省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我们必须传承好江苏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培育与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期江苏精神。这话蕴含的哲理是(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性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解析】D。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回答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或科学的社会意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特别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江苏精神作为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率先实现现代化有促进作用,故答案选D。

  二、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任何一个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之间的矛盾。这四者一个推一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经济基础本质上就是生产关系,仅仅指与生产力相适应的那一部分生产关系。由此可见,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

  正因如此,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进而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等等。

  而当前21世纪,发展更多的要靠科技,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国家要到2020年建设成为创新性国家,并最早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了我们国家发展的三大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对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哲学原理的应用。

  三、社会发展的动力

  既然是历史观,那么历史如何而来?唯物史观明确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与此相对的唯心史观则把少部分英雄领袖神化了,过分夸大了少部分人的作用。

  群众观点,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让全党学习的一个重要点,可以说共产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其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与人民群众保持了血肉联系;正因如此,古有孟子提: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今有习近平提: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而李克强总理也明确提出当前的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如果考试中涉及到类似的话语,问其哲学依据,皆因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综上便是唯物史观部分的主要知识点。哲学的题绝大部分都是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真正考察大家理论运用实际的能力,所以大家无需死记硬背,更多的需要去理解这些抽象的理论。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