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B类)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公考通 作者: 2017-12-19 大 中 小
16________,画家以手中笔墨,抒发胸中逸气,作品倾注着作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国画是通过形象、意象、兴象而达到移情言志的目的。绝似物象的绘画,绝不似物象的绘画都不是真正的艺术,唯有有感而发的“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兴象作品才为上乘之作。如果偏离了以情感为基础的意象、兴象理念的表述,中国画就失去了生命。中国画需要自我心灵与山水灵性的结合,才能赋予其抒情诗般的意境。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________。
A.中国画重视意象
B.意向是绘画的生命
C.中国画不单纯描写自然
D.中国画注重一己情感的表达
材料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7-21题。
长久以来,人们都把脂肪当作健康的“大敌”,尤其是饱和脂肪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是,脂肪的摄入应该占每天总能量摄入的30%以下,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应该在10%以下。
而最近《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似乎“颠覆”了这一观念。这是一项前瞻性的大型研究。研究者从世界5大洲的18个国家,选择了高中低不同收入水平的地区,共招募了超过13.5万名志愿者,通过统计他们的饮食习惯来计算营养组成,并在此后的多年(5.3至9.3年)中,追踪他们的死亡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情况。
基于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研究者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一篇论文是关于蔬菜、水果和豆类的影响,其结论没有新鲜的地方,大致就是每天总共4份左右(375到500克)这三类食物对健康好处明显,进一步增加摄入量带来的好处不大。
而另一篇论文则是关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心血管健康以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是,脂肪摄入量和种类,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及死亡风险都不相关;与脂肪摄入量最低的那一组相比,摄入量最高的那组整体死亡率、中风以及心血管疾病之外的死亡风险还要低一些。而碳水化合物的影响则相反,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的那一组比最低的那一组,总体死亡率高28%,而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导致的死亡率则没有影响。
在发表这两篇论文的同时,《柳叶刀》杂志还发表了一篇评论,认为这项研究“挑战了健康饮食的定义,但关键问题并没有解决”。在这篇评论中,作者认为这项研究的价值在于,补充了中低收入地区饮食与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加深了“饮食与健康”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但是,评论作者并没有赞同研究者的结论,而是指出了以下三点:
第一,在这项研究中,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的主要来源是动物食品(肉和奶制品)。除了脂肪外,这些食品也是锌、铁、维生素K、维生素B.12等微量成分的良好来源。而在脂肪摄入量低(从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的人群中,这些营养成分的摄入可能是不足的。所以,“脂肪降低死亡率”这个调查结果,还有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富含脂肪的这些食物营养密度高,解决了这些食物摄入量低的人群某些微量营养成分的缺乏”。
第二,在这两篇论文中,一篇的结论是“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增加了死亡率”,另一篇的结论是“蔬菜、水果、豆类摄入量高降低了死亡率”。但是,蔬菜、水果和豆类,都富含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说,不同种类的碳水化合物对于健康的影响需要分开讨论,比如添加糖、精制碳水化合物和粗粮。
第三,混杂因素会影响到结果,尤其是人们的健康意识。比如在欧美发达地区,人们有更好的健康意识,从而可能有更多对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比如遵守医嘱、合理的睡眠、控制饮酒、食用“推荐的食物”等等。而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地区,人们接受的健康生活指导会少一些。所以,评论作者认为,人们的健康意识,可能是这项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混杂因素。
17、而最近《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似乎“颠覆”了这一观念。这句话中用了“似乎”一词,并且给“颠覆”加上引导,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
A.增加文章的幽默趣味性
B.为后文观点埋下伏笔
C.使表达更加严谨周密
D.表达对该研究的讽刺态度
18、上文第二段列举了研究数据,是为了说明________。
A.本研究的可靠性
B.本研究的前瞻性
C.本研究的长效性
D.本研究的全面性
19、《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两篇论文,其研究结果不包括________。
A.蔬菜、水果和豆类摄入越多好处越大
B.脂肪摄入量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无关
C.脂肪摄入量跟死亡风险无关
D.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增加了死亡率
20、上文的主要写作目的是________。
A.介绍传统观念和一项颠覆性的研究成果
B.介绍一项颠覆性的研究成果以及质疑意见
C.揭示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
D.说明人类健康问题的复杂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