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申论热点: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中公教育  作者:  2016-10-15    

  【背景链接】

  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标准表述】

  [意义]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哲学,是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思维武器。回望百余年的风风雨雨,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的国家重回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于一叶扁舟上的只有几十人的小党,成长为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带领中华民族完成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转变,根本的一条就是依靠哲学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

  [哲学的发展]

  用哲学思想破解现实问题,是我们党的传统。1937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实践论》《矛盾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作了深刻总结和哲学概括,揭露了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产生的思想根源,从根本上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两篇著作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以及认识论方法论的基本原理,并对中国革命中应该怎样运用其去分析和处理问题作了一系列创新性论述。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基本形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在新时期有了新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关键在于将其运用于思考、回应以及解决我国当前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华,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实事求是,坚持辩证法,坚持群众路线,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统一。这些都是努力提升学习哲学的政治素养和用好哲学的人文魅力之基本精神。

  [新形势下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因]

  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运用哲学社会科学提升人的素质。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在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思想道德修养以及价值判断能力等方面的功能日益突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全面深化改革触及的各方利益矛盾、经济新常态下如何破解结构性矛盾、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社会矛盾,等等,都需要从解决人的思维和素质入手,理顺关系,扫清思想上的障碍。要运用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导向功能,思想教育功能,来提升综合素质,提高人们鉴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全方位地培育人们的理想信仰、政治素质、道德情操、法律意识和生活态度,强化集体主义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激发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特性]

  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二是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三是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原则性、根本性的问题。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只有融通马克思主义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才能真正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最终形成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导向。立足我国实际,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既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应然之举,也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价值的必然途径。为人民做学问,为人民拿笔杆子,哲学社会科学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也才能真正有所作为,不负时代与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既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更要紧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聚焦改革实践中全局性、战略性、针对性的大问题,回答民族复兴征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做好“思想库”“智囊团”。因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定自信,坚持创新。只有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大力弘扬优良学风,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才能实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最终形成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需要顶层设计,也离不开各方的协同推进。当代中国已成为21世纪国际舞台上高扬的旗帜,中国立场、中国方案和中国行动已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力量。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全体中国人民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新的历史节点上,党中央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记载成就的里程碑、面向未来的起跑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将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示例]

  1.让哲学社会科学绽放时代光芒

  2.推进文明国家建设须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精彩开头示例]

  1.回望历史不难发现,中共中央也曾多次以类似的方式强调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岁月流转,当进步的时代车轮将你我带至这新的发展关口时,我们仍旧会发现,坚持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自然科学的有序前进,仍然是指引当下社会发展方向、破解各类复杂问题的有利武器,仍然是攻坚克难、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源动力。

  2.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前提和保障。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着力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精彩结尾示例]

  1.“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从而绽放出时代的光芒,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磅礴的思想和理论力量。

  2.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重任。只要我们不畏艰辛、奋发作为,就一定能够拥有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学术能力和水平,也一定能够在不断推进的理论创造、学术繁荣中激发前进动力、引领时代进步。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