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公务员考试面试:命题原理五大定位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来源:人事考试网 2008-09-09 大 中 小
第一章 申论的命题原理与规律
第一节 命题原理五大定位
基于“依事顺理,递进而论”的原理和“发现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常逻辑过程,申论考试有四个基本环节,即阅读理解、归纳概括、提出对策、论证分析等。不论题型如何变化,或写评论性的文章,或进行名词解释,但都离不开上述的四步骤。另外,随着近几年考试的发展,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这些都成为申论命题的主要依据原理。
一、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申论考试的第一环节,也是基础性环节。这里主要是测评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阅读理解能力却是考生阅读给定材料的速度、准确性和透彻性之总和,是承担公务员工作、进行现代脑力活动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它是公务员能力的基础。
这个环节,时间一般在40分钟内。在这段时间里考生必须快速完成高质量的阅读理解活动。这样的活动实质就是分析给定材料、提取有用信息、体会意图、分析事实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切实把握事物本质和特征、把握问题的实质,为开始正式答题做好准备。阅读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后面每一步答题的质量。
根据申论考试的实践可知,给定材料通常没有严密逻辑,但却有一定主题,近似于“半成品”。要从这样看似杂乱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甚至是政务信息,显然是有难度的,也是要有较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具体而言就是必须有主见、有逻辑、主次分明、能抓重点、理顺关系、删除枝节地浏览和研磨材料,由此逐步地辨析并分离出所有重要的和有价值的信息,以备回应之用——这就是阅读理解的本领。这样的本领包含了很多具体内容,既要熟悉并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也要讲究阅读理解的应试策略。
二、归纳概括能力
归纳概括就是考生运用严谨的思维逻辑来分析给定材料、分类整理其中信息、归纳合成完整的信息并由此形成完整精要认识的思考和写作过程。它包括概括主要问题、概述主要内容等多种形式。
从模拟实践的角度看,这正是形成政务信息的过程。从考试的角度看,这里的实际任务不仅仅是对给定材料的简单概括,而是把握该材料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并用极为简短精练的文字概述出来。这实际就是对给定材料进行分析、梳理、归纳和概括。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把握主要问题,即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
这是申论考试的第二个环节,旨在测评考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这个能力是应试概括材料的速度、效度、准确性、深刻性和完整性之和。这是公务员从事公职工作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但是,从心理过程上看,这种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中的“理解”部分是对应的,甚至是重合的。
对于考生来说,这是进行申论应试的第二步,但却是进入实质性考试即写作考试的第一步。这里的质量与成效如何,角度、立场、着眼点的高低或者具体出发点如何,都将直接影响到后面各部分写作的思路与内容。要走好这一步,就要熟悉和运用多种相应的技巧、策略,要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特别是发现或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提出对策能力
提出对策就是指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归纳等活动发现问题、把握住问题的全部、找出问题的主线、确认出问题的实质与关键、寻找到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和途径,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通常简括为提出对策、解决问题,实质就是出主意、想办法、拟对策和定方案。
提出对策、解决问题就是这样一种过程,即针对已经发现或提出的问题、信息、潜在的重要价值或意涵,为对付、消除这些已经摆到面前的问题,或者为处理已经摆到面前的信息,对潜在的重要价值或意涵作出积极反应,提出成套有效的具体对策或措施等等。
这个过程要求考生能够有积极、负责的态度,以娴熟的技巧,切要、得体地提出对策、解决问题。从模拟机关运作过程的角度看,这是形成处理问题的具体意见、建议、举措或方案的最重要的政务运作环节,也是申论考试向纵深推进的中间要害。
提出对策是申论考试的第三个环节和具体答题应试的第二步。很明显,这个环节就是要测评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公务员来说则是最主要的基本职业能力,其最大特点和价值就在于它具有创造性和具体处理问题的实际功效,是直接满足公务员工作需要的最实质性本领和素质工具。所以,它成为申论测评的最主要目标。这就是说,这里在侧重考查考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广度等其他重要素质。
在实际考试中,这里要求考生必须从某种特定的公务员的角度出发,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和可行的解决方案。这里的思考和写作将随申论考试结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写作部分。要做好这一部分的应试,就一定要紧扣前一部分已经“发现”出来的问题,按不同层面和轻重秩序,逐渐推展解决问题的措施,确保从思考到落笔建议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此外,应考者还必须具备优良的思想素质、敏锐的才智和严密的逻辑处理。否则,写起来就容易把握不住要领,抓不住内容要害和主体实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