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2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优化战略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2-08-17    

  距离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还有29天的时间,考生如何合理利用这段时间,高效备考,提升自己的能力,专家建议: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调整自己的备考计划,将备考重点转移到梳理考点、查漏补缺,从而全面掌握常考知识点,从根本上攻克自己的短板。下面,专家就行测考试给出合理的备考建议:

  一、常识判断

  1.重视平时积累

  常识判断的考查以基础知识为主,虽然题目设计灵活多样,但最终都没有脱离基础理论知识这个主线。专家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打牢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从容应对考试。

  2.关注时事热点

  常识判断题目往往具有有很强的时代感,几乎每一部分都与身边发生的大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情社情更是如此。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留意时事热点,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在应对常识判断题目的时候游刃有余。

  3.注重知识运用

  2012年常识大纲提出考查综合管理基本素质。这就要求考生能很好地运用现有各学科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1.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

  多积累一些常见词语,打牢基础知识体系。另外,专家建议考生要想答好逻辑填空,不仅仅需要打牢基本的语文功底,还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解答逻辑填空题目时,考生可根据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以及句子中的一些起提示作用的词语来进行排除和选择。

  2.学会抓材料关键

  要注重提高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学会抓材料关键。抓住关键,就能对题干中的某些信息产生敏感,形成条件反射,快速找到破题点,得出正确答案。

  3.多方关注,增加见识、培养语感

  通过对考试真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很多试题体裁以议论文为主,新闻调查、时评、杂文类材料居多。在仅有的几周备考时间中,专家建议考生可多关注主流媒体网站,拓宽知识面,增强语感。

  三、数量关系

  1.数字推理

  要在熟练掌握基本数列及其变式的基础上,开阔思路、举一反三,有意识地培养数字直觉和运算直觉。解题时从分析题干整体趋势和数字特征入手,合理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基本数列中等差数列变式、多次方数列、分式数列难度较大,出现的可能性也较大。

  注*数字推理在2011年河南公务员考试中没有出现,专家建议考生可适当抽时间有选择地复习。

  2.数学运算

  解题的固定流程为:构建题目描述的数学情境,首先判断是否已有解决方法:若有解决方法,利用已有的方法解题;若没有解决方法,对数学情境进行分析,寻求新的解决方法,运算得出所求结果。

  这种解题流程的基础是熟悉各种计算技巧,逐步提高解题速度;了解传统题型,掌握每种题型的常用解题方法和步骤,深入掌握综合题型,顺应考试新趋势;常做模拟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常用解题方有代入排除法、特殊值法、图解法、分合法、十字交叉法、极端法等。

  四、判断推理

  1.图形推理

  专家认为,备考重点在于全面了解并熟练掌握视觉型图形推理、九宫格图形推理的解题要点,有意识地培养观察能力、辨别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灵活运用特征分析法、求同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位置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

  2.定义判断

  备考重点在于研究真题,勤做练习。彻底掌握关键词法解题的精髓。

  3.类比推理

  备考重点在于词项间关系的掌握,尽可能多地了解词项间的各种关系,那么即使出现了关系的组合,也能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4.逻辑判断

  备考重点为可能性推理和必然性推理,对智力推理的考查相对较少。对于智力推理在知道方法的基础上要多做真题和模拟题,以达到熟练运用;对于可能性推理则要从6大题型各自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入手进行深入的学习,同时还要学习一些常考的逻辑基本知识,有效应对考试中出现可能性和必然性推理相结合的题目。

  五、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的一般解题步骤为:

  1.通过对材料关键字、题干关键字、选项关键字的分别定位,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找到问题所需的数据信息;

  2.根据考查考点的相关知识,分析整合数据,列出解析式;

  3.利用解题技巧,快速解题。

  在上述解题过程中,要根据解题顺序、选项分析顺序着手,排除干扰选项。选项分析从简到难,化难为简,降低解题难度,加快解题速度。针对资料分析常考特殊图形和特殊题型,利用辅助工具、题型另类解读等方法,无需计算,直接得到题目的答案,大大节省解题时间。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