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河南招警申论热点:教育改革的民意回应和民意落实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京佳教育  2011-02-24    

  【背景链接】

  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指标,正确理解并分析我国的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是指导当前我团教育实践的关键。在当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短缺等因素的制约,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依然存在。由地区差异、社会阶层差异、性别差异以及由我国教育模式弊端和学校原因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使问题更趋向复杂化。

  人口众多,是在现实国情下,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十一五”时期,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成为这个人口大国满足人民基本受教育需求的民生主题。从“上学难”“上学贵”的抱怨,到“高考改革”的争议,再到“中国为什么出不了杰出人才”的质疑--过去5年间,民众对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教育事业面临的挑战异常严峻。在逐步解决“上得起学”的问题后,如何让每个孩子“上好学”,继续考验着教育改革的智慧和勇气。

  【观点一】

  十一五”时期,我国政府加快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步伐: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于2008年秋季开学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1.6亿学生的学杂费,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需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目标;在中等职业学校初步建立了以国家助学金为主,辅之以学生顶岗实习、半工半读,校内奖学金,学校减免学费的资助体系;在公办高校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财政贴息)、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有机结合的资助体系。针对每年超过1亿的进城务工就业的流动人口,国家出台了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的政策。推进教育公平是“十一五”期间,人民群众真切体会到的实惠,也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突出亮点。正如世界银行对我国“十一五”期间的中期教育进展评估报告所指出的:“公共教育的提供也变得更加公平。一个公共财政体系已经建立以满足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城乡和区域差距在某种程度上被缩小。这些都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的里程碑。”

  2008年8月,我国启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工作。这项涉及中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经历了调查研究、起草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审议完善四个阶段,吸引了各地、有关部门、学校、社会团体等广泛参与,两次在网上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录各类意见、建议数百万条。文本前后进行了约40轮大的修改。2010年7月,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随后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国家总动员的方式,开启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新篇章。

  《教育规划纲要》过去5年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显着成绩:义务教育实现免费,我国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一个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针对这个人力资源大国的教育规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说,《教育规划纲要》“表达了中国跻身世界最好教育行列的长远思路”。

  【观点二】

  教育改革是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坚定步伐。 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大学制度、深化办学体制、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过去半年来,《教育规划纲要》列出的十大改革试点已在权威机构的评审和指导下陆续实施。试点工作针对的都是当前各级各类教育改革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必将为推进全面改革提供经验和保障。

  在“鼓励首创精神”、“强化分类指导”的原则指引下,各地各类学校正在大胆探索:天津市已完成学前教育资源的调研工作,在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的同时,实施民办幼儿园规范扶持工程;重庆市组织100所城镇优质学校与100所农村薄弱学校建成发展共同体,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山东省建立省市县三级监督体系和教育行政问责机制,通过强化规范办学推动素质教育实施;武汉大学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5门基础学科中设立“弘毅学堂”,为拔尖创新人才开设发展“特区”……只要下决心抓落实、下功夫抓落实,工作就会出成效,群众就能得实惠,社会就能给予理解和支持。

  然而,挑战依然严峻。“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从“穷国办大教育”转向“大国办强教育”的阶段,教育事业面临的难点依然很多,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依然很多。为政之首,贵在力行,重在履责。人民群众有意见建议,说明工作还不完全适应要求,还需要加快改革发展。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改革者的信念与行动,将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信心。

  【观点三】

  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国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虽然“机会均等只能是一种接近,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实现”,但我们应该努力缩小这种差距,达到最大限度的接近。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认识,意识到教育机会不均等存在的客观现实,分析其形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这种状况。社会必须给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保障其朝着均等的方向发展。因为社会是教育赖以存在的大环境,缺乏它的支持,教育将举步维艰。 1.增加政府投入,保证基础教育质量;2.实行教育专项基金;3.加强不发达地区的人才引进;4.改变社会流动中的单向流动,农村和城市流动交互进行。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