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历年山西省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汇总(二)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中公教育  作者:  2016-06-01    

  注:以下真题通过考生回忆或网络搜集而来,由中公教育进行整理和解析

  现阶段,考生正忙碌于山西省直事业单位考试紧张的备考过程中,从历年真题来看,山西省直事业单位主要考察的是公共基础知识,而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哲学部分又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得哲学者得公基。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历年哲学类真题一些有针对性地考题给大家进行展现:

  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2.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4.“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5. 康德主张知识的形式是头脑里固有的;孟子认为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柏拉图认为认识是对神秘理念的回忆。上述观点属于( )。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6.“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7.“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8.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9.“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10.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许多人对此提出疑义,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四月登庐山实地考察,亲眼见到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于是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有四月花,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根据高山气温垂直分布的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便降低0.6℃。白诗中的大林寺位于庐山香炉峰顶,海拔约1200米,比平地气温约低7℃左右,因此,在农历四月上旬,当庐山脚下的九江市已是“芳菲尽”的时候,山顶上的大林寺则是桃花盛开,一片春色。高山气温垂直分布规律的发现科学地揭示了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这表明( )。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揭示本质

  B.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1.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1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