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十三省公务员面试热点:提高居民收入含金量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京佳教育  2010-11-16    

  材料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当前,百姓收入总体上不断提高,但在收入分配结构中,政府和企业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偏高,而居民收入占比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材料2:居民收入偏低及其所导致的消费与投资结构失衡、内外需结构失衡等,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应当继续深化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使居民手里的钱更值钱,在改善个人生活和扩大消费上发挥更大作用。

  请就如何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发表自己的观点。

  【答题框架】

  1. 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首先应使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跑赢物价上涨速度。如果物价上涨过快,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速度,就必然导致居民实际收入缩水。如果发生严重通货膨胀,就更会造成居民财富的损失。因此,中央一再强调管理好通胀预期,并采取各种措施稳定物价。目前,普遍大幅度的物价上涨似不可能,但一些特殊商品价格过快上涨的问题值得注意。一段时间以来,绿豆、大蒜等少数农产品价格不正常上涨,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它们在居民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毕竟有限,只需保证供应、稳定预期,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防止引起连锁反应即可。而近年来住房价格的成倍上涨,就不能等闲视之。在一些大城市,面对飞涨的住房价格,不少家庭耗费几十年的积蓄甚至透支未来10年、20年的收入才买得起一套住房。这种不正常的财富转移,不仅极大降低了居民收入的含金量,而且吸引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开发,导致不少地方的GDP越来越多地由钢筋水泥构成。这既不利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也不利于国家竞争力提升和居民收入可持续增长。

  2. 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应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如果居民收入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为教育、医疗、养老准备的,或者需要用于支付基本公共服务的成本,那么,居民实际能够支配、可用于即期消费和投资的钱就会相应减少,居民收入的含金量就比较低。所以,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需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居民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减少了,就相当于实际收入增加了,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就会有一个大的提升。这就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过去,政府承担了过多的经济建设职能,把大量财政收入投入经济建设。这虽然在特定时期具有积极作用,但如果常态化,一方面会加剧投资过热,挤压居民消费;另一方面会影响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导致居民承担过高的教育、医疗以及其他公共服务成本。前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表现出的明显的周期性过热,就有政府投资推动的因素在起作用。经济过热导致的通货膨胀,又会使居民实际收入进一步缩水。

  3. 提高居民收入的含金量,还应疏通民间投资渠道,使居民手里的钱成为“下金蛋的母鸡”。我国民间投资渠道一直比较少,普通居民有点闲钱一般只能存在银行里,获取不高的利息收入。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手里积聚了较多资金,则纷纷投入股市和房地产甚至用于炒作农产品,成为市场上的不稳定因素。农产品和资产价格被炒高了,又会影响普通居民的生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和决策部署,鼓励民间投资创业,疏通民间投资渠道,引导民间资金流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最需要的领域。在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打破一些行业的行政性垄断,放宽民间资本准入;在坚决打击投机炒作的同时,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进一步规范发展股市以及投资基金等,使居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营造良好商业环境,支持居民自主创业,使居民获得更多经营性收入。这样做,既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和调整经济结构,又有利于广大居民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